企業做ISO9001認證應當重視這些問題!
發布時間:2020-08-10 瀏覽次數:145
這些年,我國產品質量抽查統計數字表明:中小企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遠低于大型企業。同時,中小企業ISO9001認證的步伐也慢于大型企業,許多意圖獲得認證或已獲得認證的中小企業,其實際質量管理水平也沒有明顯提高。這其中歸納起來存在以下一些問題:
一、質量意識相對低下:
一些長期以來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的中小企業,其主要任務是“完成指標”、“符合標準”。在領導及員工的思想中樹立的是“數量”的觀念意識,有些甚至只求數量而忽視質量,連起碼的符合標準都做不到。
對于一些私營企業,質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則在于企業主管。由于其自身素質限制,他們關心的首要問題是企業的近期效益,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缺乏長遠規劃及戰略考慮,無視新生企業的挑戰和國際競爭的沖擊。從某種程度上講,這樣的企業,質量管理水平實際上已弱化,發展潛力非常有限。“質量是企業的生命”,質量沒做好正是中小企業普遍壽命不長的根本原因。
二、對ISO9001認證在認識上的誤區:
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:
1、認為ISO9001質量體系只適用于大企業,對中小企業而言卻難以操作,貫標在時間、精力與成本上的耗費遠大于貫標所得的收益;
2、將ISO9001質量認證習慣地看作是新的行政性檢查、評比、驗收,從而對認證工作也采取習慣性的應付態度;
3、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,認為認證就是拿到“證書”,在銷售競爭、產品出口、公司上市時可以謀取便利,因而匆忙貫標、認證,限期完成。這與ISO9001族國際質量標準的精神實質背道而馳。
三、質量管理基礎工作發展滯后:
許多中小企業以“包”代“管”,以“股”代“管”,過分強調技術性、行政性和經濟手段。質量管理的基礎工作包括計量工作標準化工作、質量信息管理、質量教育、質量組織與責任、職工質量管理活動等,體系不健全,發展滯后。
四、對質量管理工作的投入嚴重不足:
中小企業,尤其是私營企業的經理層,其主要精力都投入在銷售、對外聯絡等事項上,而對于貫標這樣的事關質量生命的大事卻盡量“放權”,很少親自過問,甚至對企業的質量方針與質量目標也交由部下決定。更有甚者把貫標“全權”交給咨詢公司“一手包辦”,用以質量管理的成本投入更加“經濟”,從專業咨詢公司的付費到內部ISO9001質量管理相關組織機構的設置,人員及檢測儀器的配備都是能省則省。其結果:要么是編制的質量體系文件與企業質量管理需要嚴重不符,要么是建立的質量體系無法在企業中順利推行,質量管理水平依然無法提高,企業在國際化的市場競爭中很快就被淘汰。
五、管理者代表隨意任選:
中小企業在指定管理者代表時具有很大的隨意性。要么委派于能騰出時間與精力去應付文件編制和現場審核,但卻與企業生產經營沒有直接關聯的人員;要么委派于無質量管理經驗與專業知識,無力潛心鉆研ISO9001族質量標準的人員。這都會造成管理者代表無法制定合理而明確的質量方針或目標,無力自行領導、編制企業質量文件,只能憑空想象或盲目抄襲,終不能適應企業的需要。另一種情況是對管理者代表沒有進行崗位相適應的明確授權、長期任命,或該代表在員工中不具威信,從而使得貫標過程變得舉步為艱。貫標結束,此類領導人員質量管理的任命就結束了,企業很難進行質量體系的自我改進,質量管理水平一路下滑。
六、機構選取及認識問題上存在誤區:
1、由于企業主管只重結果,僅求拿證,只要咨詢公司承諾拿證,則貫標耗時長短、咨詢價格成為首先考慮因素,咨詢公司提供的服務內在質量如何卻很少考慮。
2、要求咨詢公司全權包辦。要求咨詢公司根據所掌握的企業情況代寫文件,代作內審,甚至認證機構來審核,也要求咨詢公司裝作員工來應付詢問,結果貫標與實施各行其道。
3、認證機構選擇任意。企業不注重考察認證機構的背景,圖便宜圖省事,有很大的隨意性。而目前認證機構也的確存在管理不嚴,分支機構眾多等問題,派生出的認證公司魚龍混雜,隨意頒證賣證。
